原標題:每百張床位配一名公衛醫師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進一步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加強我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提出要求。《意見》指出,到2020年,我市由政府主導、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共同參與疾病預防控制的工作局面全面形成,疾病預防控制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裝備條件進一步改善,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覆蓋全市、功能完善、資源共享、反應迅速、可持續發展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高。
加快青島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
《意見》指出,要加快青島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推進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辦公樓升級改造,同時滿足生物安全、環保、消防等國家標準要求。加快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建設,對面積不達標、結構布局不合理、環境設施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進行新建、擴建、改造,形成城鄉統一協調的發展格局。
同時,要提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市、區(市)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裝備項目于2018年前配備到位。
《意見》要求,要建立科學、規范的信息化平臺。以“互聯網+”為理念,依托省、市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覆蓋城鄉的市、區(市)兩級疾病預防控制應用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與國家數據中心、政府部門、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醫療衛生機構對接,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二級及以上醫院設疾病預防控制科
《意見》指出,要明確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的功能定位,依法履行傳染病、食源性疾病、職業病、精神疾病、地方病等的防治職責。開展慢性病監測、評估、干預和管理,落實人口出生和死亡監測、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衛生應急處置等任務。加強醫療機構內感染控制、病原微生物檢測和生物安全防護能力建設。醫療機構相關人員傳染病防治、醫院內感染控制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100%。
《意見》要求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和??漆t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進一步明確醫療機構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強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口腔疾病等慢性病的綜合防控和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以及職業病、食源性疾病、精神疾病、地方病等患者的診療服務,將健康教育貫穿醫療全過程。加強醫院疫情報告和疾病監測報告管理,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建設預防接種門診。其中,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設立疾病預防控制科,統一管理本單位承擔的疾病預防控制任務。根據床位規模配備相關人員,原則上每100張床位配備1名公共衛生醫師,每個單位最少5名。
適當提高疾控中心隊伍高級職稱比例
《意見》指出,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隊伍建設。盡快核定落實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編制。根據國家和省關于崗位管理相關規定,優化專業人員職稱結構,適當提高高級職稱比例。完善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和競聘上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員收入分配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績的疾病預防控制人才傾斜。
同時,要進一步健全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各個階段有機銜接的疾病預防控制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強化創新能力,培養一批符合疾病預防控制實際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和學科帶頭人,重點培養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加快重點專業高端人才引進,打造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專業技術和科研團隊。還要提高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服務能力,建立鄉鎮、村衛生人員和醫療機構相關人員基本疾病預防控制服務和綜合防控能力定期培訓制度,基層培訓率達100%。
此外,要建立青島市預防醫學研究院,建立市級疾病預防控制重點專業和管理應用研究平臺,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大重大疾病防治技術和政策策略研究。鼓勵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交流,鼓勵聯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發揮海洋優勢加強健康危害因素監測
《意見》指出,要創新疾病綜合防控工作模式。逐步將單病種監測轉變為疾病與環境、食品、職業危害健康因素的綜合疾病監測,從疾病源頭分層分級開展以健康為導向的主動綜合監測。實現以疾病管理為主向以健康管理為主轉變,以目標人群單病防控為主向全人群疾病綜合防控為主轉變,以醫院管理為主向家庭個人健康管理服務為主的模式轉變。
《意見》要求,在完善傳染性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監測和預警體系的同時,發揮國家海洋食品技術合作中心的區位優勢和技術引領作用,加強食品、飲用水、環境、作業場所等各種健康危害因素的監測、報告和衛生學評價;做好營養與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等方面技術指導和相關服務工作,形成全程、全覆蓋的疾病防控立體化網絡。
還要提升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著重加強對來自疫區的游客和留學生等群體的疾病防控,強化學校等重點場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加強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和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出血熱等境外輸入性疾病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獸共患病的應對防控能力。
此外,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適宜技術廣泛應用于疾病預防控制服務。加強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醫藥力量建設,設立中醫防病科,配備中醫藥專(兼)職人員。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