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白沙灣保障房銷售遇冷 改人才公寓也愁賣
11月6日,青島市白沙灣人才公寓項目共計1001套房源公開銷售,集中購房登記時間自2014年11月6日8時起至2014年11月25日17時止,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周時間。11月12日,半島網房產頻道以購房者的身份,分別撥打了人才公寓所在的天一金色海灣、正商藍色港灣和白沙上苑等三個項目的咨詢電話,三名置業顧問均稱,目前房源“十分充足”。
據了解,白沙灣保障房項目于2011年7月11日開工建設,占地總面積為998畝,共規劃建設保障房10050套,其中,公共租賃房3797套,限價商品房6253套。2013年7月30日,青島市2013年首批經適房和限價商品房正式開售,位于主城區的凱景廣場、青建宜昌新苑、常青藤等出現了“5搶1”和“6搶1”的局面,而白沙灣限價商品房項目卻遭“冷落”,在為期一個月的申購登記期間,白沙上苑推出的房源204套,僅有25戶提交申請。
今年9月19日,青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等7部門在聯合訪談時稱,白沙灣剩余限價商品房將調劑為人才公寓。半島網房產頻道日前探訪項目時了解到,人才公寓的申請門檻相對來說并不高。“只要連續在青島市交納12個月的社保,且擁有大專學歷,外地人才有暫住證,便可以參與申請。”人才公寓部分房源所在項目天一金色港灣一位置業顧問表示,該項目共有331套限價房轉為人才公寓,截至12日下午5點,有將近200戶領走材料,但目前交上材料的大約有70、80戶,不到總量的三分之一,如果考慮到申購條件不符發生的核減,目前的申購情況并不理想。
購房者:
主城區的嫌太遠 附近的嫌沒配套
對于白沙灣保障房項目接連遇冷,今年夏天剛畢業的小張道出了不少購房者的心聲,“我在市南區上班,手頭雖然沒太多錢,但也不能跑城陽區去買房子吧?我又沒車,那邊交通又不便利,住進去以后,每天上班花在路上的時間就要四五個小時,居住根本不現實。”
那么,在城陽區工作的人為什么不申請這的房子?對此,在該保障房項目附近青大工業園工作的一位“藍領”小趙表示,自己曾對這批房源“動過心”,“可我后來去現場看了一下,周邊連個超市和農貿市場都沒有,生活太不方便了。”
對比:
與周邊商品房價格優勢不明顯
采訪過程中,半島網房產頻道了解到,此次公開銷售的人才公寓均價為5050元/平方米,房源大都為85平方米左右的套二戶型,如此一算,總價大都在43萬元左右。但如果考慮到小區內的配套設施,人才公寓項目與周邊一些商品住宅在價格競爭方面并無太大優勢。“前段時間,項目附近的商品房卓越蔚藍群島都打出40萬一套的起價呢。”市民孫先生稱。
據克而瑞數據統計,今年8—10月份,卓越蔚藍群島普通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分別為6165元/平方米、6143元/平方米和6178元/平方米。“卓越家的配套比較健全,自己的商街已經入駐了不少,還有北師大附小建在小區里,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價格并不高,相形之下,人才公寓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
而與人才公寓相隔不遠,位于高新區的世茂公園美地項目,近期降價情況比較明顯,據克而瑞數據統計,8—10月份,其普通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分別為5883元/平方米、5792元/平方米和5767元/平方米。而白沙灣人才公寓項目中,標價較高的一套房子價格為5600元/平方米,相形之下,更無價格優勢可言。
開發商:
銷售壓力大又不能降價 項目成“燙手山芋”
據了解,白沙灣保障房項目,是青島市首次嘗試在出讓土地中大規模配建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分三宗地拍賣出讓,分別由青島天一嘉木房地產有限公司、青島正商置業有限公司和青島市公共住房建設投資中心競得并開發。在建設資金籌集和運營模式上,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模式。這就意味著,一旦銷售遇冷,三家開發商將承擔資金壓力。
采訪過程中,天一金色海灣一位銷售主管坦言“銷售壓力很大”。她介紹說,按最初的規劃,天一金色海灣小區共建設了2180套限價商品房和1310套公共租賃房。“這2180套限價商品房目前都已基本主體完工,我們之前銷售了近200套,隨后又拿出近350套房源,用來解決市南區、市北區等危舊房改造的異地安置人群。最近,又有331套被改成了人才公寓進行銷售。”按照這位工作人員給出的數據,半島網房產頻道算出,目前該小區限價商品房還剩余1600多套房源。
“如果這次改成人才公寓申購情況不錯的話,后期還會繼續有限價商品房改成人才公寓出售。”該工作人員坦言,項目前期建安成本大都在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加上這兩年銷售不暢產生的資金壓力,降價銷售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項目對于開發商來說,成了“燙手山芋”。
據克而瑞數據統計,2011年6月21日,天一嘉木房地產有限公司和青島正商置業有限公司分別以798元/平方米的價格拍下所建項目地塊,拍賣總價分別為2.38億(23750萬)元和2.31億(23116萬)元。
業內:
未來10年內社區有望成熟
對此,青島科威國際不動產公司總經理孫杰分析表示,目前對于房源銷售最大的制約恐怕還是配套問題。“一般的中低收入人群,最注重的便是周邊配套和公共交通等關乎居住成本的問題,而現在,這兩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好,所以,即使改成了人才公寓,還是解決不了根本上的問題。”
克而瑞高級分析師張斌也認為,價差不明顯也是造成這批房源滯銷的重要原因。“以開發商投入的成本來看,他們并不想做賠錢的買賣,所以基本不可能降價;另一方面,如果真要對周邊配套進行改善,將會是個不小的數目,而且還有可能面臨招商難的問題。”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10年內,如果周邊配套跟上了,交通便利了,這里有可能成為一片大型的居住區。然而,這個期限,未免太長了。開發商能撐得住嗎?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