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島城兩人候選全國道德模范
高鐵車間里走出的“大國工匠”寧允展和開辦公益幼兒園的逄秋香榜上有名
今年5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啟動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日前,主辦單位審核確定了由各地和軍隊推薦的322名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7月24日起在中央主要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進行集中公示宣傳。記者了解到,山東共有10人候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我市寧允展、逄秋香兩人作為候選人參加此次評選。主辦單位將在公示結束后,組織公眾代表和評委會投票,確定表彰名單。
高鐵車間走出“大國工匠”
寧允展是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車輛鉗工,高級技師。從業26年來,寧允展扎根生產一線,主要從事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研磨裝配工作。他主持的課題和發明的工裝每年可為企業節約創效300萬元。他制造的產品創造了11年無次品的紀錄,從他和團隊手中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1100余列高速動車組,安全奔馳17億多公里,推動中國高鐵成為“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走出去”等國家戰略的先鋒軍,推動中國制造成為優質制造。
寧允展是國內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精細研磨的藍領工人。轉向架是高速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定位臂則是轉向架的核心部位。高速動車組在高速運行的狀態下,定位臂不足10平方厘米的接觸面要承受近30噸沖擊力。為保證列車安全運行,定位臂和輪對節點必須有75%以上的接觸面間隙小于0.05毫米,比頭發絲還要細。這一難題成為高速動車組制造的空前挑戰。寧允展主動請纓,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僅用一周便精確掌握了研磨技術標準,打破了制約高速動車組制造的瓶頸,研磨出的成品受到外方專家的高度肯定。高速動車組進入批量生產后,轉向架研磨效率跟不上生產進度,寧允展大膽摒棄外方的研磨工藝,采用更加精準和科學的方法,將研磨效率提升1倍,極大提高了研磨精度。
作為鉗工高級技師,寧允展自學焊工、電工,將三個工種融會貫通,自主創新發明“精加工表面缺陷焊修方法”“折斷絲攻、螺栓的堆焊取出”等30多項“絕招絕技”和工裝,多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每年可為公司節約創效300萬元。為專心搞技術,他辭去管理職務,甚至將家中30多平方米的小院改造成了一個“小工廠”,自費購置車床和零部件,利用工余時間研發設計出10余套工裝,成為企業萬眾創新、節約創效的工匠典范。
多年來,寧允展在不斷攻關技術難題、提升專業素質的同時,也在探尋如何授之以漁,將多年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如今,寧允展不僅是企業轉向架制造的攻關骨干,更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九屆常委會委員,還是北京、青島多家職業院校的特聘教師,他將傳道授業、人才培育列為自己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每年為社會和企業培育數百名優質人才,為行業發展注入優質源動力。
“80后”開啟公益辦學之路
1982年出生的逄秋香是青島市黃島區育新幼兒園園長。2010年10月起,逄秋香辦起了不收保教費的公益幼兒園,累計對困難家庭孩子免除保教費、餐點費等660多萬元,惠及2000余人次。為補貼辦學所需,逄秋香和家人不僅花掉了70萬元的房屋拆遷補償款,還通過搞海參養殖等方式多方籌集資金,不遺余力投身公益事業。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逄秋香的婆婆就在村里創辦幼兒園。 2006年逄秋香接手后,發現許多困難家庭孩子交不上保教費的情況。2010年,家里因拆遷得到了70多萬元的補償款。逄秋香與家人決定要用這筆款加上之前家里的積蓄,免除孩子們的保教費,辦一所不收保教費的公益幼兒園。
隨著免收保教費的消息迅速傳開,周圍很多村子的家長都把孩子送來,特別是2010年開辦了蘭西村分園后,兩個幼兒園的孩子加起來達300名,教師也增加到24名,到了2014年,免收保教費的做法不僅使幼兒園少收益100多萬元,加上房租、水電及教師工資等必要開銷,還需補貼60多萬元,而家里70萬元拆遷補償不到兩年就花完了。全家上下齊心協力,通過養海參、外租土地來補貼幼兒園花銷,同時還想盡一切辦法盡可能節省日常開支:婆婆建起了蔬菜大棚,自己種植蔬菜供孩子們吃;公公幫忙管理海參池,不僅半分辛苦錢不要,還把賣海參的錢全部補貼到幼兒園;媽媽收獲了10畝花生,全部榨成花生油送到幼兒園……一家人用默默的付出支持著,成為逄秋香公益前行路上的堅強后盾。
逄秋香公益辦學夢想的實現,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她的事跡陸續被媒體宣傳報道后,不管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還是普通群眾,都紛紛加入到這項公益行動中,用大愛點亮孩子們的未來。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經常邀請學前教育專家到幼兒園授課,送來教輔材料,并協調愛心企業送來棉被、面粉;總工會送來了學生用床,協調企業為幼兒園配備了電視、空調;逄秋香心里明白,正是有了黨和政府的關心愛護、社會各界的認可支持,自己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做好這份公益事業。(記者 于順)
[編輯:乒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