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0多萬只大閘蟹苗“萊”安家
日前,萊西市500多萬只大閘蟹苗順利入塘,這是大閘蟹“落戶”萊西市的第三年,等到今年七八月份,這些大閘蟹將陸續上市,屆時市民可以嘗到“萊西牌”大閘蟹了。
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
大閘蟹苗奔波千里凌晨安家
3月31日凌晨兩點,萊西市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一片忙碌,40萬只大閘蟹苗從江蘇淮安盱眙星夜兼程趕來,早早守候在此的青島瑞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大閘蟹養殖負責人王聰,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全程走高速路運輸蟹苗,時間越快越好,可以保證蟹苗的成活率。這些蟹苗是我們公司在盱眙培育的,運到萊西進行大面積養殖。”王聰說,“目前我們已經投放了500多萬只大閘蟹苗,像‘六月黃’品種七八月份就能收獲上市,其它的品種成熟較晚,這樣我們可以保證到今年年底都能有大閘蟹上市。”
當天凌晨氣溫較低,當運載蟹苗的廂式貨車抵達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后,早已等候在旁的工人立即將蟹苗卸下運到池塘邊的小船上。蟹苗入水與魚苗入水有著很大區別,蟹苗需要自行爬入水中。王聰解釋說,蟹苗下水前,每條小船旁邊都會拖拽著一個長2米、寬1.2米的泡沫筏,蟹苗會被倒在泡沫筏上,讓它們自行四散爬行入水,“沒有入水的,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死掉的蟹苗。”
一直忙碌到清晨7點,6名工人才結束投放工作,而王聰則和其他工人繼續投入到白天的養殖工作中。王聰介紹,他們公司擁有400畝養殖水域,最早從3月20日開始投放大閘蟹苗,每次投放都是在凌晨至清晨完成。“大閘蟹‘一生’要經歷14次到15次蛻殼,前7次一般是3天到5天一次,后期蛻殼時間就會延長到12天到15天一次。”王聰告訴記者,等到中秋節時,單只大閘蟹重量將達到六七兩。
王聰介紹,自2023年首次試養至今,他們在培育技術上有了顯著提升,今年計劃投放大閘蟹苗600萬只。和之前不同的是,今年基地采取規模化養殖,死亡率低,產量更高。此外,作為政府扶持項目,為更好地養殖優質大閘蟹,提高品質與產量,打造產業標桿,基地建設的48萬平方米的“靜養堂”已投入使用。王聰表示,大閘蟹苗“住”進“靜養堂”后,產量會大幅提升。
特寫 創新舉辦大閘蟹節等活動
為推動淡水養殖業和農旅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不影響姜山濕地水質的前提下,姜山鎮引進了小龍蝦、大閘蟹生態養殖項目,由青島瑞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承建,新建池塘48萬平方米,購置養殖配套設備。借助姜山濕地的水域資源優勢打造規模化的生態養殖基地,將傳統的農業產業與現代化的養殖技術相結合,提高養殖效率、產量及產品品質,打造膠東半島小龍蝦、大閘蟹集散物流中心,通過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將小龍蝦、大閘蟹產品推向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提升銷售額和品牌知名度,帶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未來,萊西市計劃發展大閘蟹、小龍蝦文旅新業態,支持舉辦龍蝦節、大閘蟹節等各類創新節慶活動,支持項目方開展“蟹、小龍蝦+文旅”各項活動,有序推進“地產地銷”,支持本土食品加工、預制菜生產及餐飲企業依托姜山濕地大閘蟹、小龍蝦開發相關產品。
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
讓大閘蟹苗自己“跳水”入塘
記者近日在位于萊西市河頭店鎮的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看到,入塘前,養殖人員要先給剛到的大閘蟹苗“喂水”,在嘗到了萊西的水之后,這些蟹苗才會被陸續投放到池塘中。
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負責人郭健介紹,這些蟹苗都是凌晨運過來的。由于蟹苗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處于干澀的狀態,所以“入水”之前要先對它們進行泡水,讓蟹苗適應萊西的水。在投放時,養殖人員會先在船上鋪設一張木板,然后把喝足水的蟹苗散放在板面上,讓它們自己“跳水”入塘。同時,還會有一名養殖人員在水中推著小船繞著池塘走上一圈,確保蟹苗能夠均勻地散布在池塘里。
郭健介紹,蟹苗養在池子里不能太集中,需要均勻地散布在整個池塘。如果把蟹苗一股腦直接倒入水中,大面積的堆積會導致蟹苗缺氧,出現死蟹,而死蟹會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據了解,萊西市養殖的大閘蟹具有蟹肉更多、口感鮮甜、蟹黃蟹膏更肥的特點。2023年,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首次養殖大閘蟹,當年收獲的公蟹最重的約八兩,母蟹平均在六兩至七兩。首次養殖上市后頗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反響良好。為滿足市場需求,今年,該養殖基地追加養殖規模。“今年我們乘勢拓展養殖版圖,新增兩處蟹塘,并引入熱門新品種‘六月黃’。”郭健表示,首批投放的27萬只蟹苗均為百里挑一的精品,第二批將跟進投放13萬只。據介紹,大閘蟹苗成活率在90%以上,七八月份將進入成熟期,捕撈期約30天。
特寫 發展鄉村特色水產養殖
原標題:500多萬只大閘蟹苗“萊”安家
日前,萊西市500多萬只大閘蟹苗順利入塘,這是大閘蟹“落戶”萊西市的第三年,等到今年七八月份,這些大閘蟹將陸續上市,屆時市民可以嘗到“萊西牌”大閘蟹了。
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
大閘蟹苗奔波千里凌晨安家
3月31日凌晨兩點,萊西市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一片忙碌,40萬只大閘蟹苗從江蘇淮安盱眙星夜兼程趕來,早早守候在此的青島瑞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大閘蟹養殖負責人王聰,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了下來。“全程走高速路運輸蟹苗,時間越快越好,可以保證蟹苗的成活率。這些蟹苗是我們公司在盱眙培育的,運到萊西進行大面積養殖。”王聰說,“目前我們已經投放了500多萬只大閘蟹苗,像‘六月黃’品種七八月份就能收獲上市,其它的品種成熟較晚,這樣我們可以保證到今年年底都能有大閘蟹上市。”
當天凌晨氣溫較低,當運載蟹苗的廂式貨車抵達姜山濕地大閘蟹養殖區后,早已等候在旁的工人立即將蟹苗卸下運到池塘邊的小船上。蟹苗入水與魚苗入水有著很大區別,蟹苗需要自行爬入水中。王聰解釋說,蟹苗下水前,每條小船旁邊都會拖拽著一個長2米、寬1.2米的泡沫筏,蟹苗會被倒在泡沫筏上,讓它們自行四散爬行入水,“沒有入水的,就是在運輸過程中死掉的蟹苗。”
一直忙碌到清晨7點,6名工人才結束投放工作,而王聰則和其他工人繼續投入到白天的養殖工作中。王聰介紹,他們公司擁有400畝養殖水域,最早從3月20日開始投放大閘蟹苗,每次投放都是在凌晨至清晨完成。“大閘蟹‘一生’要經歷14次到15次蛻殼,前7次一般是3天到5天一次,后期蛻殼時間就會延長到12天到15天一次。”王聰告訴記者,等到中秋節時,單只大閘蟹重量將達到六七兩。
王聰介紹,自2023年首次試養至今,他們在培育技術上有了顯著提升,今年計劃投放大閘蟹苗600萬只。和之前不同的是,今年基地采取規模化養殖,死亡率低,產量更高。此外,作為政府扶持項目,為更好地養殖優質大閘蟹,提高品質與產量,打造產業標桿,基地建設的48萬平方米的“靜養堂”已投入使用。王聰表示,大閘蟹苗“住”進“靜養堂”后,產量會大幅提升。
特寫 創新舉辦大閘蟹節等活動
為推動淡水養殖業和農旅產業的快速發展,在不影響姜山濕地水質的前提下,姜山鎮引進了小龍蝦、大閘蟹生態養殖項目,由青島瑞德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承建,新建池塘48萬平方米,購置養殖配套設備。借助姜山濕地的水域資源優勢打造規模化的生態養殖基地,將傳統的農業產業與現代化的養殖技術相結合,提高養殖效率、產量及產品品質,打造膠東半島小龍蝦、大閘蟹集散物流中心,通過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將小龍蝦、大閘蟹產品推向更廣闊的消費市場,提升銷售額和品牌知名度,帶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未來,萊西市計劃發展大閘蟹、小龍蝦文旅新業態,支持舉辦龍蝦節、大閘蟹節等各類創新節慶活動,支持項目方開展“蟹、小龍蝦+文旅”各項活動,有序推進“地產地銷”,支持本土食品加工、預制菜生產及餐飲企業依托姜山濕地大閘蟹、小龍蝦開發相關產品。
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
讓大閘蟹苗自己“跳水”入塘
記者近日在位于萊西市河頭店鎮的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看到,入塘前,養殖人員要先給剛到的大閘蟹苗“喂水”,在嘗到了萊西的水之后,這些蟹苗才會被陸續投放到池塘中。
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負責人郭健介紹,這些蟹苗都是凌晨運過來的。由于蟹苗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處于干澀的狀態,所以“入水”之前要先對它們進行泡水,讓蟹苗適應萊西的水。在投放時,養殖人員會先在船上鋪設一張木板,然后把喝足水的蟹苗散放在板面上,讓它們自己“跳水”入塘。同時,還會有一名養殖人員在水中推著小船繞著池塘走上一圈,確保蟹苗能夠均勻地散布在池塘里。
郭健介紹,蟹苗養在池子里不能太集中,需要均勻地散布在整個池塘。如果把蟹苗一股腦直接倒入水中,大面積的堆積會導致蟹苗缺氧,出現死蟹,而死蟹會對水質產生一定影響。據了解,萊西市養殖的大閘蟹具有蟹肉更多、口感鮮甜、蟹黃蟹膏更肥的特點。2023年,萊西湖大閘蟹養殖基地首次養殖大閘蟹,當年收獲的公蟹最重的約八兩,母蟹平均在六兩至七兩。首次養殖上市后頗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反響良好。為滿足市場需求,今年,該養殖基地追加養殖規模。“今年我們乘勢拓展養殖版圖,新增兩處蟹塘,并引入熱門新品種‘六月黃’。”郭健表示,首批投放的27萬只蟹苗均為百里挑一的精品,第二批將跟進投放13萬只。據介紹,大閘蟹苗成活率在90%以上,七八月份將進入成熟期,捕撈期約30天。
特寫 發展鄉村特色水產養殖
萊西市河頭店鎮通過與鄉村振興“紅色合伙人”合作,建立了大閘蟹養殖基地,充分利用當地的優質水資源,依托專業的養殖技術,采取生態養殖方式對大閘蟹進行養殖管理。
近年來,河頭店鎮創新打造以龍泉云堤、彩虹大堤等文旅名片為主體的環龍泉湖旅游帶,形成“環湖發展、三線打造、輻射全域”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依托轄區豐富水資源優勢,在完善旅游硬件設施的同時,河頭店鎮還大力提升文旅軟實力,發展鄉村特色水產養殖,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未來,大閘蟹養殖基地除了大閘蟹外,還會陸續養殖小龍蝦以及淡水魚,讓市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品嘗到可口的特色美食。“我們將通過多元素融合、差異化發展,不斷推動環龍泉湖旅游帶優化升級,促進農文旅同步發展,把河頭店鎮打造為膠東半島休閑旅游目的地。”河頭店鎮相關負責人說。
本版撰稿攝影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康曉歡 袁超 通訊員 解俊 楊凱
近年來,河頭店鎮創新打造以龍泉云堤、彩虹大堤等文旅名片為主體的環龍泉湖旅游帶,形成“環湖發展、三線打造、輻射全域”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依托轄區豐富水資源優勢,在完善旅游硬件設施的同時,河頭店鎮還大力提升文旅軟實力,發展鄉村特色水產養殖,持續釋放生態紅利。
未來,大閘蟹養殖基地除了大閘蟹外,還會陸續養殖小龍蝦以及淡水魚,讓市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品嘗到可口的特色美食。“我們將通過多元素融合、差異化發展,不斷推動環龍泉湖旅游帶優化升級,促進農文旅同步發展,把河頭店鎮打造為膠東半島休閑旅游目的地。”河頭店鎮相關負責人說。
本版撰稿攝影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康曉歡 袁超 通訊員 解俊 楊凱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