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個人衛生支出占比28%
到2020年個人衛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8%左右;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所有養老機構能夠提供醫療服務……近日,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同時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和綜合監管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經過持續努力,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到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歲左右,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10萬、4‰和5‰以下,城鄉居民健康素質差異進一步縮小,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左右。
《規劃》指出,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新秩序,城市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占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的比重明顯降低,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實際的分級診療制度。
每個街道都設社區衛生中心
《規劃》表示,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力爭到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達標率達到100%。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在每個街道或按每3到10萬居民規劃設置1所政府辦的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衛生服務農村居民全覆蓋。
《規劃》提出,完善基層管理和運行機制。根據國家部署,實施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推行“3+2”全科醫生定向培養模式,單位在績效工資分配時,加大向全科醫生傾斜力度,提高全科醫生工資待遇水平,解決部分地區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匱乏問題。
《規劃》要求,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2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擁有1名以上全科醫生。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
《規劃》明確,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評價機制。到2020年,初步建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重點為縣級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市醫院培養一批專科醫師。大力推進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到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解決好兒童用藥供應問題
《規劃》指出,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健康養老產業。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促進醫療與旅游融合,完善準入、運營、評價、監管等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健康旅游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深度融合。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優先舉辦兒科、精神(心理)科、骨傷等非營利性中醫專科醫院,發展中醫特色的康復醫院、護理院。到2020年,符合省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健全醫務人員培訓培養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兒科、精神、老年醫學、急救、康復等各類緊缺人才及生殖健康咨詢師、健康管理師、臨床藥師等健康服務人才培養。繼續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落實畢業后教育制度,所有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均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初步建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重點為縣級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市醫院培養一批專科醫師。
《規劃》還指出,要深化藥品供應領域改革,鼓勵試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快防治艾滋病、惡性腫瘤、重大傳染病、罕見病等臨床急需新藥及兒童用藥等的審評審批。加快重大傳染病用藥、兒童用藥的研發和生產。解決好低價藥、“救命藥”、“孤兒藥”以及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
記者 黃飛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